互联网经济迅猛发展 个人应如何转变知识思维
自互联网商业化以来,人们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来改变媒体、改变零售、改变社交、改变服务交易,人们也在设想着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带来的未来,但知识似乎从未成为互联网产业的热点。直到2016年,突然间一个转折点出现,知识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更准确地说,互联网成了知识传递与交换之地。这是互联网、万维网(www)被创立之初人们的梦想。
在中国,收费知识产品与服务等突然间掀起一波大浪潮。更特别的是,中国似乎成为互联网知识产品的创新之地,部分原因是,过去在中国市场没有足够多和足够好的知识产品供应,我们作为消费者也没有形成很固定的知识产品消费习惯。在原来知识产权保护到位、内容与教育形式丰富、专业知识服务丰富的美国等市场,反而可能呈现一种所谓"发达社会的诅咒"的状态,不易出现相关的创新。在中国,移动互联网、移动社交和自媒体的高速发展,使得新形态的知识产品与服务更容易涌现出来。
围绕互联网上信息和知识的新现象出现了大量的新观念,比如直接对产品的界定称为"收费知识产品""付费内容";比如创造的新概念如"认知革命""时间战场",又如延续和扩展之前的概念如"认知盈余""知识分享经济",或者强调投资价值的"IP"概念等。从生产者角度出发称为"知识服务",自称是"知识服务商";从平台角度出发称为"知识市场";从行业角度出发称为"知识变现""知识付费""内容电商""知识电商";从个人角度出发强调新消费与学习方式,提出"知识消费升级""文化消费升级"等。当然,我们也可以从商业角度进行很直白的思考:知识售卖行不行?知识大规模售卖行不行?未来是否会出现大体量的互联网知识公司?
我们更想称这波浪潮为"互联网知识经济"。我们认为,对于互联网给知识带来的未来可能性还在开启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进入一个互联网上的基于知识的经济,也就是互联网知识经济。其中发生关键变化的不是知识,而是经济;不是知识,而是产品、服务和平台。
这一波互联网知识经济的创新,主要发生在面向个人的知识产品与服务,互联网平台和知识明星是推动变革的力量。如果从既有领域看,我们看到的是信息与知识的三种主要业务形态--媒体、内容和教育的融合。互联网对媒体、内容(出版)和教育分别进行变革之后,开始推动三者的融合,新的机遇、新的产品、新的关系正在涌现。
这一波付费知识产品,可能只是互联网与信息和知识的新关系的一个开始,甚至是互联网的新开端--互联网从"流量逻辑"走向"价值逻辑"。为知识付费,用互联网的术语说,就是收费成了新的筛选器,人们选择支付适当的金钱来换取价值。在互联网中,特别是在与信息和知识相关的产品和服务中,我们支付的方式有三种:金钱、时间和社交货币。明确地考虑所支付的和交换所得到的,我们的关注重心转向了价值。
互联网也在继续重塑知识。知识是水,容器决定它的形状。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知识创造、存储与传递的容器,人类第一次真正拥有一个全球互联的知识体。新思界行业分析人士认为,当知识变得网络化之后,房间里最聪明的那个,已经不是站在屋子前面给我们上课的那个,也不是房间里所有人的集体智慧,房间里最聪明的那个是房间本身,是容纳了其中所有的人和思想并把他们与外界相连的这个网。互联网变成了我们的"超级大脑"。
在网络时代,人们的思维方式发生深入的改变:思维主体、思维客体、思维中介、思维过程和结果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在运行机理也都在变化。通过网络,人们认识到把握人生、符合人类生产活动的全新方式;通过网络,人类交往方式也发生了本质性变化。网络是高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品,它以自己的展现方式和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将人们带进了一种全新的认识和把握世界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