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四化”之路 应是未来发展新趋势
二十一世纪互联网快速发展,各行各业也都积极迎合互联网发展模式,享受互联网带来的方便与快捷。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支付等新一代信息通讯技术的支持下,互联网文化日趋普及、全民理财热逐步被激发,互联网金融已开始慢慢的深入普通百姓的生活当中。
根据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十三五”发展前景及投资战略规划研究报告》显示,未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不仅要能满足用户端及资产端的双向需求,更要通过互联网技术对用户和金融资产进行智能匹配,让互联网金融的产品更加了解用户,并能够根据用户行为、风险偏好给出金融资产配置的组合。
为了发挥互联网信息科技的最优特点,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降低融资成本,有效提升资金配置效率,使金融市场变得更加完善。那就要求互联网金融以后要朝着“四化”开展下去:
移动互联网金融大众化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更新与发展结合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到6.2亿,有超过90%,90.1%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一方面,手机的便捷性使用户可以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上网,增加了手机的使用频率;另一方面,手机软件的丰富性,几乎覆盖了生活的各个方面,便利了手机网民的工作和生活,增加了手机的使用粘度。
它突破了PC端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更便于人们通过手机移动端进行金融活动,实现财富增值随心所欲,将方便、快捷发挥的更加彻底。所以说,移动金融才是未来互联网金融领域的至高点。
投资群体逐渐年轻化
年轻化现在是每个行业发展的普遍规律,80、90、逐渐登上了行业的大舞台,成为中流砥柱,互联网金融行业也不例外。2015年12月底,被称为互联网“原住民”的“80后”“90后”尝试互联网理财的比例分别高达83%和77%,并逐渐成为互联网金融消费主力。因为这部分人是接触互联网最多的群体,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比较强,并且随着工作经验的丰富,收入水平日渐提高,他们将成为互联网行业不容小觑的新生力量。
业务模式小额化、分散化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会根据用户的需求做出相应改变。经过去年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跌宕起伏之后,用户已经从单纯的追求高收益转为安全至上。金融市场规律告诉我们,融资金额越大,承担的风险也就越高,而对于投资人来说,一旦项目出现问题,造成的损失将是巨大的。此外,互联网金融平台作为信息中介,它的定位已经决定行业本身并不适合大额融资撮合交易,且对平台本身而言,也并不具备发展大额融资的先天优势。互联网金融只有做小、做分散、做简单产品才能活下来。
服务走向“场景化”
服务始终是竞争的有力因素,尤其是在如今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行业分析人士认为,作为普惠金融的重要一环,金融产品和服务走向场景化已是大势所趋。一方面,线上的服务与多元的场景相结合,可以拓展出更多的消费方式和服务方式。另一方面,线下众多的场景有转型需求,与金融平台的对接可以大大拓展其服务范围,降低消费门槛,提高效率。
为了更好地推动互联网金融人才市场的健康发展,专业化的人才中介就变得更加重要。一个优秀的互联网金融人才中介机构,能够把握行业基本内涵与趋势;推动完善互联网金融人才的评价标准;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动态演变视野;有能力挤出人才“泡沫”;实现中介渠道的多元化。
其实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不断深化自身平台智能化策略的同时,还要提升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可获取性、增加产品服务的个性化、洞悉包括用户和机构的需求、完善个性化的风险定价能力,只有达到了这些标准才能更好更快地建设未来一站式智能化金融发展平台。